數春秋風流人物誰才是你心中的春秋五霸?

3月
05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朱安春


知歷史工作室
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有多種說法,中學歷史教科書用的是兼顧《史記索隱》和《荀子》里的兩種說法。
讓我們先看第一種說法,《史記索隱》里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第一霸齊桓公,他在鮑叔牙的推薦下,不計前嫌的任用跟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成為春秋首霸。齊桓公的霸業有點「雞頭蛇尾」,最初他剛愎自用,不聽管仲勸諫,結果事事做不成。後來開始接受管仲的意見和建議,成就霸業。管仲死後,桓公置管仲的遺言於不顧,重用豎刁、易牙等小人,結果落了個病危時在饑渴中悲慘死去的下場。
春秋第二霸宋襄公頗具爭議,他為了兌現對齊桓公當年的承諾,以小國之力號召諸侯攻打齊國,扶持太子昭回國即位。由於宋襄公沒有什麼影響力,所以只有衛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應付性的派了一些人馬參加。宋襄公硬著頭皮攻打齊國,因為齊國的內亂,宋襄公得以成功的扶持太子昭即位,從此聲名鵲起。對楚作戰時,由於他推崇仁義,在敵強我弱的情形下,堅持要等到渡河的楚軍擺好陣型才與之開戰,結果大敗並受了致命傷。臨死前,宋襄公因為厚待流亡的晉國公子重耳,從而為他死後的宋國找到一個靠山,避免被強楚滅亡的命運。
成功是被逼出來的,這句話用在晉文公身上最合適不過了。以前他作為晉國的一個公子,並沒有什麼野心。驪姬之亂時,他和太子申生、公子夷吾一起被陷害,太子自殺,文公和公子夷吾逃走。後來被父親追殺,逃亡到他母親的娘家狄國,在那裡過了十二年安逸的生活,晉國大夫迎接他回國即位被他拒絕。兄弟夷吾即位後,又派人暗殺文公。於是他再次逃亡,七年遊歷六國,遭遇過禮遇也遭遇不少冷眼和侮辱,在齊國被妻子善意的放逐之後,方才生起遠大的志向,最終成為春秋一霸。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曾鼓勵並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秦晉交惡,秦穆公無法與強晉對抗,稱霸中原的計劃就此擱淺。後來,穆公開始向西發展,滅掉經常騷擾東周王室的戎人國家十多個。在周襄王的鼓勵下,穆公打出函谷關,向西開拓疆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為日後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楚莊王即位後,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局勢,採取韜光隱晦的對策,以靜觀動、以感辯奸,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表象,麻痹政治上的敵人,對內觀察群臣的忠奸和百姓之民生,對外觀察諸侯國的形勢,暗中研究和制定內外國策。時機成熟後,終於一飛沖天,一鳴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中原一霸。
拋開人品不講,由於宋襄公這個自詡的霸主有點太過窩囊,確實有名無實。而秦穆公稱霸西戎,並算不上中原霸主,所以在《荀子·王霸》中的五霸里沒有了他們的身影,而加上了兩位當時頗具影響力的國君:"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吳王闔閭與來自楚國投奔他的伍子胥一起謀劃並發動兩次刺殺行動,殺死吳王僚篡位,又殺死王僚的兒子慶忌滅除了後患。「專諸刺王僚」和「要離刺慶忌」故事流傳千古。軍事上,闔閭啟用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戰勝強楚,威震華夏。雖然他也算武功卓著,但是如果讓他PK宋襄公,從人品上來說,筆者更趨向於支持襄公進入五霸。而不是闔閭這個無緣無故殺死成千上萬民眾為自己女兒殉葬的暴君。
「臥薪嘗膽為吞吳,鐵面槍牙是丈夫。」關於越王勾踐,筆者就不多著墨了,那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簡直是忍辱負重、自強不息的代表人物,是全民學習的楷模。至於以他的政績有沒有資格排進春秋五霸,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延伸閱讀

全因為這兩個國家不敢相信

獨家報導,陪你去三亞看海

300年後陵墓打開

讓青春瀟洒不羈!照過來

被驚艷到了!大新聞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