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國境內的大部分民族都是同宗同源的關係

3月
05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蘇萱秋


科學小星球
分子人類學就是利用人類基因組的分子分析以及DNA遺傳信息來分析人類起源、民族演化、古代社會文化結構的一門新興學科。通過檢測不同特定住民的DNA序列,科學家能判斷特定住民之間或之內的親屬關係和是否屬於同一基因組,以及是否發源自同一個地方。中國最早的分子人類學機構是2002年在復旦大學建立的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根據科學家十多年的檢測和研究,已經基本掌握了每個民族的DNA信息以及各個民族的來源情況。總的說來,中國境內的大多數民族都是同宗同源的。
一,最早的進入中國境內的人類不是中國人的祖先
目前為止,人類起源於非洲已經在考古學和人類分子學上得到了證實。而最早在進入中國的直立人(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等)和早期智人(如丁村人)都在第四紀冰川時期滅絕,因此他們並非是現在的中國人的祖先。大約在20萬年前到10萬年前,晚期智人(現代人祖先)在非洲形成,並逐步擴展到全世界。這支晚期智人最早走出非洲的是棕色人種和矮人人種。

棕色人種的基因為C,其廣泛分布於東亞大陸。後來隨著黃種人的到來而被迫轉移到了高原、草原和比較封閉的海島地區。他們的後代大多數成為了遊牧民族。在東亞大陸,保存棕色人基因比較高的民族有鄂溫克族(65%)、鄂倫春族(61)、布里亞特蒙古族(60%)、蒙古族(55%)、哈薩克族(45%),達斡爾族(31%)、錫伯族(27%)。

棕色人種遷徙路線圖
矮黑人的基因為D,曾經也是廣泛分布於東亞大陸,也受到黃種人的排擠而生存在高原和海島地區。目前保存D基因最純正的民族是安達曼人,在東亞大陸能夠保存比較高的比例有藏族(50%)、土家族、彝族、緬甸族、克欽/景頗族、瑤族等。
第二支走出非洲的是黃白人種,大約到達西亞或者印度地區後,黃白人種開始分道揚鑣。留在西亞地區或者進入歐洲草原的形成了白種人(歐羅巴人種),進入印度、東南亞森林的成為了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隨後黃種人迅速在東亞地區擴張,並開始取代更早到來的矮黑人和棕色人種。
黃種人遷徙路線(紫色)
而黃種人又有大量的分支,十分複雜,主要分為N系和O系兩大類。N系就是因紐特人,數量很少,他們很早就跋涉到了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等地生存,並和早期到達此地的棕色人種民族發生了混血。21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蒙古發現了匈奴古屍骨,進行了基因檢測後發現以N系基因為主,說明匈奴人和現在的因紐特人有血緣關係,後來匈奴被漢朝擊敗後被迫遷徙。現在布里亞特蒙古族依然有27%的N基因。O系則是東南亞和東亞主要居民。而O系黃種人也是中國大部分民族的共同祖先,其人口比例超越92%。因此,可以說,中國大部分民族都是同宗同源的。
二,從百濮到古羌族:華夏族的來源
大約在3萬年前,O系黃種人到達緬甸、雲南、印度東北這一帶地區,開始出現了分裂。其中O3從雲南進入中國大陸,在雲貴高原地區形成了「百濮」民族。在雲南地區還有大量的古老民族,他們就是最早的百濮,如獨龍族、彝族、景頗族、納西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拉祜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這些民族都是漢藏語系民族,其基因都是以O3為主,其中獨龍族的O3—m122(漢族基因)高達100%,可見他們的基因十分古老和純正。
藏緬語族
獨龍族、怒族、景頗族等都有相似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和漢族的女媧造人有許多相似之處。獨龍族神話是這麼說的:上天的大神嘎美和嘎莎用雙手在岩石上搓出了泥土,用泥巴團捏出了1男1女,男的叫「普」,女的叫「姆」。洪水後,兄妹占卜成婚,生9男9女,這9男9女又結婚,形成了中國的一些民族。第三子和第三女結婚後,留在了本地,成為了獨龍族,而大兄妹成漢族,並且遷走了,二兄妹成為了怒族。其他兄妹分別是傈僳、藏、白、納西等民族。
獨龍族
百濮民族的一支沿著青藏高原邊緣北上,形成了古羌族,DNA為O3。有一支進入了青藏高原的內部,和早期到達這裡的矮黑人發生了融合,逐漸形成了藏族;而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展出了農業,形成了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這隻華夏族的一支向東擴張,最終到達了山東半島地區,形成了東夷族。東夷族和華夏族實際上同屬於一個民族,東夷曾經在山東半島創造了輝煌的大汶口、龍山文化,而商朝也是東夷建立的。
而停留在西北地區遊牧的也就成為了羌族、西戎和北狄。這些信息不僅能夠通過DNA證明,也可以通過古代的史料來證明。《史記·六國年表》:「禹興於西羌。」《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鯀娶於有莘氏,……產高密(禹),家於西羌」,這些史料證明了羌族和夏族的淵源。而《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又有《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這又說明了北狄和黃帝姬姓有淵源。而在文字學上可以證明,古代的姜也就是羌,炎帝是姜姓,來源於古羌族,而周人是古羌(姜)和北狄(姬姓)的混血民族,傳說中也有黃帝和炎帝皆為聯盟,形成了炎黃族,周人自稱是黃帝的子孫。

大地灣遺址:炎黃族形成的地方
三,越族和苗蠻:南方的兩大支系
進入中國大陸的三支黃種人種,百濮—古羌族由於出現了農耕文明,因而發展成為了人數最多的民族。而另外兩支則相對較少,但是其分布範圍也比較廣泛。其中O2支也到達了雲南地區。O2又分為兩支,一支是主要向東南亞發展的南亞語族,主要包括:孟-高棉語族、蒙達語族、馬六甲語族和尼科巴語族,而中國雲南境內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傣族也屬於這個支系。

傣族
而O2的另外一支被成為了苗瑤集團,他們經過雲貴和進入了長江流域,他們創造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形成了苗蠻民族。古代時期「苗」字也就是「蠻」,最早這裡的民族被稱為「三苗」。他們勢力最廣的時候已經從長江流域進入了黃河流域,《戰國策·魏策》吳起雲「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水」,說明三苗廣泛活動與長江中游地區。而楚國也是三苗族建立的,並自稱是蠻,西周后期,楚王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春秋時期,楚武王又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而今天廣泛存在於雲貴高原和湘西地區的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則是這支百濮民族後代。
O系中的另外一隻主要沿著海岸線前進,他們的基因為O1,也就是侗台民族,中國古代稱為百越族。百越的分布遍布了珠江流域和長江中下游,以及海南島和台灣島。《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百越按照地理的分布又可以分為于越(蘇浙)、閩越(福建)、揚越(江淮)、南越(兩廣)、西甌(廣西西部)、駱越(越南北部)等。著名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就是古代越人創造的。在春秋時期曾經建立了強大的越國,一度稱霸中原。

百越地圖
目前中國的百越族也主要居住在珠江流域地區,如壯族、瑤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壯族等是古越族的後代在語言學上也有證明。西漢時期的《說苑》記載了春秋時期越國的一首歌謠《越人歌》,並記錄了發音和意義。現代的周流溪先生運用壯語,並參照水語、傣語、布依語等,重新古音構擬,在破譯中求得最大數量的古越語詞,並藉助古漢語的同源詞,復原了《越人歌》的全文。

延伸閱讀

數據稱《堡壘之夜》iOS版一天可賺300萬美元

只有一個心機深的大富大貴其親人下場個個悲慘

必看,文革中造反派要揪斗許世友見了面我怕他們一個

鉤沉|人藝人眼中的魅力周恩來解析

「錢氏神話」為何不可複製?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