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征戰

10月
28
2019


分類:歷史
作者:朱彤香


春風笑史

商朝形勢圖
歷經600餘年的商王朝在紂王帝辛的統治下,矛盾重重,刑罰酷虐,整個社會動盪不安,甚至出現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亂局面。與此同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卻迅速發展和壯大起來,並積極策劃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牧野之戰,就是周武王在呂尚等人輔佐下,率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地區)大破商軍遂使商朝滅亡的一次戰略性決戰。《荀子》曾指斥商紂「獨夫紂」,從此便有了「民賊獨夫」一語。到了漢代,司馬遷對商紂亡國的原因作了總結:「妲己之言是從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長夜之飲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司馬遷的文章有兩點應注意:一是對商紂的淫暴描述詳細;二是首次提出妲己之名。
實際上,早在春秋時期,對商紂亡於淫暴的說法已有人提出懷疑。子貢說:「紂之不善,不如此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這個意思,很象我們今天所說的牆倒眾人推的味道。憑心而論一朝興亡,絕非偶然,不是一兩個女子就會鬧到社稷傾頹、江山易代。況且,以商紂來說,也不是一個等閒之輩。商紂本人文武兼備,聰穎過人,與比於、微子、箕子相較,出類拔萃,在王儲中不能不說是一位佼佼者。楊伯陵《左傳》注引《史記·律書》說:「殷紂,手縛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確係一代英王。但牧野一仗,土崩瓦解,朝歌陷落,國滅身死,究其覆亡原因應是多方面的。
紂王與妲己(劇照)
一、獨斷專行,眾叛親離
商朝社會的矛盾包括兩方面:一是奴隸、平民與統治階級的矛盾,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奴隸、平民與統治階級的矛盾就是奴隸、平民與奴隸主及商王之間的矛盾。商朝後期統治殘暴腐朽,奴隸主貴族異常貪婪,殘酷無情地剝削平民、驅使奴隸,許多奴隸還被活活殺死殉葬。商紂王更是自恃才高,獨斷專行,並任用姦邪小人,不斷增加賦稅。卜辭中有「喪眾」,「王途眾人」的記載,說明當時的黑暗統治已經激起了百姓的反抗和奴隸的逃亡。對此,紂王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濫施酷刑並肆意屠殺百姓,這樣更進一步激起了下層社會對貴族以及商紂王的強烈不滿和反抗。殘暴的最終結果只能是失去民心,而民心所向,關乎國家的興衰存亡。
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突出表現在王權與貴族利益的矛盾。首先,《尚書·牧誓》記載,周武王伐紂時曾經指出紂的罪責之一就是「昏棄厥肆祀,弗答」。這句話意指紂王對祭祀宗廟這樣的大事,不聞不問。這很可能說明當時商紂王感到自己在行使王權時受到了神權的牽制,因而拋棄神權,目的是維護自己的王權。這一行為必然觸動大部分僧侶貴族的利益,並和守舊派的觀念相牴觸,因而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導致微子等貴族不斷向紂王發難,直至後來投奔周武王。
商朝青銅器
其次,《尚書·牧誓》記載:「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尚書·立政》也記載:「暋羞行暴德之人,同於厥邦;乃惟庶習逸德之人,同於厥政。」從中可以看出:商紂王打破常規,任用奴隸中有才幹的人士,而對守舊無能的奴隸主貴族兄弟則疏遠、調離或不任用,這勢必會大大觸犯貴族們的整體利益,從而激化了統治內部的矛盾,結果也只能是眾叛親離。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的滅亡。
二、連年征戰,勞民傷財
商紂王在位期間,西北地區有鬼方、周、吉方、土方和羌方,在東南有夷方等比較強大的部落和方國。這些部落的首領與商為敵,不斷騷擾邊境,紂王對其展開了討伐戰爭。戰爭雖然使大部分小國成為了商的屬國,在客觀上擴大了商的疆域,但是商朝對屬國實行分封制管理,屬國的奴隸們不僅要忍受本國奴隸主的剝削和壓迫,還要向所屬宗主國納貢,沉重的雙重負擔使他們的反抗意識與日俱增,與殷民族的矛盾日益突出。與此同時,部分屬國的首領並不甘心自己的臣服地位,一旦自己力量強大,就不斷伺機進行反抗,因此商朝和各屬國的矛盾同樣十分尖銳。連年征戰的結果是缺兵少糧、勞民傷財,商國力大損、元氣大傷,正如《左傳·昭公十一年》所記,「紂克東夷,而殞其身」
牧野之戰地圖
三、經濟薄弱,國力不強
在社會經濟以及生產門類中,商代依然以畜牧業為主,對經濟管理如農牧業的調濟上,墨守舊規,不事發展,滿足現狀。人類社會的發展,依照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以及生產本身發展的規律,大約在原始社會.以漁獵和採摘為主。到了氏族社會,以畜牧業為主,已將狩獵發展為畜養放牧。到了氏族社會末期,農業開始發展,殷商王朝後期,剛剛走出氏族社會,仍是以畜牧業為主,農業開始發展。這裡特別引起我們深思的是,商代銅的冶煉鑄造技術相當高,出土的大小銅器千件萬件,有兵器、禮器、樂器,以及大量貴族生活用具,但是農具卻不足百件。因此,可以說,儘管當時青銅的冶煉及鑄造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並沒有用來裝備農業生產,從而使它完成改變石器時代農業生產水平的變革。
牧野之戰古戰場
從迄今所掌握的史料看,商代的農業生產,基本上沒有從石器時代擺脫出來,依然是屬於石器時代的原始農業,總之,,青銅技術與農業生產是相脫離的,當時所使用的仍是蜃器和石器。在生產組織上,不用說仍是大規模的奴隸集體耕作。這樣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組織,農業是很難發展的。因此郭老說,商代末年「還是以畜牧為本位」。其時正是帝乙帝辛(紂)父子兩代大規模向東夷用兵之際。試想以這樣的經濟實力,支持遠距離而且是曠日持久的戰爭是很困難的。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就商朝而論,以牧業養活這樣一支龐大軍隊,長時期暴師於野,國力的耗損,自然會加緊剝削壓榨。這就激化了奴隸反抗、民怨鼎沸、軍心浮動,故而朝歌城下一戰,是這一形勢的理所當然的結局。相比之下,周比較早的重視了農業生產,這在《詩經》中有充分的反映。《公劉》篇詳細地描述了周先祖經營農業的苦心孤詣,社會經濟實力大增,這就為部族發展,以及以後的武王滅商,揮戈東進,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姜子牙(劇照)
四、戰略失當,腹背受敵
從帝乙(紂之父)開始,已覺察到西伯用心,意在滅商。為了安定後方,不得不長期對東夷作戰,到了帝辛時期,更是連年征討,頻繁用兵。戰爭的結果,東夷雖受到打擊,但財力損耗巨大,殷人流血過多。已無暇應付武王東來之勢。當時殷商武裝力量深陷淮水流域,重兵在外,姬發乘虛而入,商紂腹背受敵,難以應戰。與殷紂相反,西伯姬昌在攻打殷商之前,先安定後方,掃清外圍,使自己無後顧之憂。
文王擊退犬戎和密頓(今甘肅東部,與陝西接壤處)後,進而滅祟,祟位於灃水以西,約當今陝西戶縣一帶,與周僅以渭河為界,隔河相望。祟侯虎是殷商王朝的得力將才,祟是殷商抵禦西周的前哨陣地,祟被滅後,西部屬國喪失殆盡,唇亡齒寒,商王朝直接受敵。接著周相繼滅商的東部屬國滅黎(今山西長治)、滅邗(今河南沁陽),把戰爭推進到殷商心腹地帶,使其在戰略上處於完全孤立境地,接著大會諸侯於孟津,所謂「諸侯而會盟者八百」,爭取了盟軍,建立了廣泛的反殷戰線。且在進軍途中,對軍隊作了鼓動和宣傳,有充分的戰備思想,謹慎從事,作了周密的戰略布局。
周武王(劇照)
而殷商王朝在武王強勁軍事壓力下,沒有從戰略角度組織國人應戰,沒有最大限度地動員國人投入戰爭,無視奴隸的反抗情緒,一味祈求鬼神,相信天命,雖有眾兵,由於民存二心,戰鬥力極微弱。在戰略失當的制約下,進人戰鬥過程,則處於被動挨打地位。《荀子·儒效篇》描述武王滅商,進軍朝歌時說:「朝食於戚,暮宿於百泉,旦壓於牧之野。」這說明周武王已兵臨城下,商都已岌岌可危。這時的紂王,龜縮朝歌,已無計可施,迫於無奈,只好匆忙建師,驅使戰俘,以虛迎實,倉促迎戰,這些人毫無準備,且意存二心,本來就不滿毀紂的統治,故而戰鬥一交手,前徒倒戈,戰局失利。在具體戰術及戰陣布局上,商紂因循守舊,仍採取牧獵圍狩之法,周則採取列隊進攻,改變各自為戰散勇狀況,既有科學的陣法及編隊,又有嚴格的軍紀法令,這就大大增強了戰鬥力。
五、環境惡化,平衡失調
人為因素造成環境惡化和自然資源的日漸匱乏,經濟活動的過度聚集造成生態平衡失調,這些都與商朝的滅亡有很大關係。商王朝建立後,隨著統治地位的穩定,都城建設不斷加強。以考古資料為據,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動用大量人力修築城垣,都城規模不斷擴大。二是大興土木,營建宮室。三是大力發展各種手工業。城垣、宮殿等浩大工程建設和各種手工業、畜牧業、狩獵業的發展,對當時的商朝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對都城周邊森林資源的過度消耗,這種永無止期的日常生活和過度聚集的經濟活動,使鄭州地區原本繁茂的植被和豐富的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甚至出現枯竭的危機。
周武王雕像
而森林植被的破壞和不斷減少,又引發了水土流失、野生動物逃匿、洪禍旱災等諸多問題,以至生態平衡嚴重失調,難以支撐都城的生存和發展。也就是說,人類文明與生態環境緊密相連,人類藉助進步的工具和技術,嚴重破壞土地生產力,導致所在地區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毀滅。商朝的發展進程大概也是如此。生態環境的缺陷和退化使得手工業原料日顯不足,也導致商朝經濟走向衰落。商政權建立後隨著國家的鞏固和強盛,加之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青銅器製造已是商王朝控制的最重要的手工業,用於軍事、農事和祖先崇拜的青銅器的需求很大。發展青銅冶鑄業,首先就要有充足的礦石原料,可鄭州地區恰恰缺少這些礦藏,礦產資源先天不足。從根本上說,是生態環境惡化導致了生存危機,而生存危機又誘發並強化了社會危機,從而使曾經創造早期燦爛文明的商朝,終因難以提供文明發展的基本環境保障而走向滅亡。
參考文獻:《荀子》、《史記》、《尚書譯註》、《甲骨卜辭研究》等。

延伸閱讀

一根普通的香蕉能有多搶戲?這樣吃能讓它身價暴漲!

必看,簡單而珍貴的年味!

AG將重新踏上KPL舞台解說琪琪會陪伴他們到最後

唯獨她深受寵愛

令人津津樂道大代誌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