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成德裝甲師不能盡數部署在諾曼第灘頭

5月
16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方安宜


軍史縱橫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發起諾曼第登陸戰役,代號「霸王行動」,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終於站穩腳跟。在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中,有關德軍裝甲部隊的使用方式始終存在爭論,一直有軍事愛好者認為,如果聽從隆美爾的建議,將全部坦克部署在靠近灘頭的地方,戰場結果會有所改變。
其實也未必盡然,隆美爾在北非所面對的敵人,跟德軍在東線的境況迥然不同,盟軍的空中優勢是蘇聯紅軍也不具備的,因此對於裝甲部隊在西線運用的理念,隆美爾似乎更得心應手一些。也正因為如此,希特勒在1943年的晚些時候,命令隆美爾視察丹麥及法國海岸的防禦,但並沒有給他準確的身份。
直到1944年元旦當天,希特勒總算明確了隆美爾在西線不倫不類的身份,任命他為「B集團軍群」總司令,下轄第7和第15集團軍,其中第7集團軍駐防於諾曼第地區,而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奈特由此等於被架空了,雖然他名義上是隆美爾的上級 ,但只能指揮一些要塞或城市守備部隊,因為兩個野戰集團軍都在隆美爾的手裡,這是希特勒的第一個錯招,人為地製造了兩位陸軍元帥在兵力統籌上的矛盾。
隆美爾
惡果在4月初開始體現,在裝甲部隊的使用問題上,隆美爾與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奈特、西線裝甲集群司令施韋彭堡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後兩者堅持主張實施「機動防禦」,即在遠離海岸的位置保持一支強大的裝甲預備隊,等入侵開始判明盟軍的主攻方向後,再投入裝甲師進行反擊。
而在北非吃過盟軍轟炸機苦頭的隆美爾,認為在盟國空軍占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裝甲師根本無法正常向前機動,而如果不能在登陸的二到三天內將盟軍趕下海去,這場戰爭就已經輸掉了。
1944年4月28日,隆美爾與前來西線巡視的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再次就這個問題進行爭論,古德里安嘲笑隆美爾把坦克部署在灘頭的做法像「擺在商店櫥窗里的展品」,會遭到盟軍飛機和艦炮的強力殺傷,堅信機動性才是裝甲部隊的靈魂,而施韋彭堡補充說可以在夜間前調,隆美爾不得不告訴這兩位將軍:「盟軍的照明彈會把夜空照的跟白晝一樣」,雙方爭吵得一塌糊塗,再次不歡而散。
爭議只能提交最高統帥部裁決,希特勒5月7日才下達命令,將七個裝甲師中的三個撥歸隆美爾指揮,其餘四個繼續由裝甲集群司令施韋彭堡率領,這是一個妥協的方案,也是希特勒的第二個錯招,這樣平分兵力是兵家之大忌,其結果是雙方都沒有得到完成任務所必須的坦克數量。而此時,距離「霸王行動」的開始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了。
但最嚴重的問題是,隆美爾對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是錯誤的,雖然他所提倡的戰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是正確的,在三個劃歸「B集團軍群」指揮的裝甲師中,隆美爾僅將老部隊第21裝甲師置於諾曼第地區的卡昂附近,而另外二個師仍然擺在了加萊方向,這是把有限的裝甲力量進一步分散,說白了,隆美爾也是在兩頭賭,反而是希特勒在5月末認定入侵地點在諾曼第。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當天,隆美爾能夠派上場的只有第21裝甲師,並且在反擊中一度打到了海邊,但由於是以營為單位分散出動,所以顯得勢單力薄,同時後方又出現了大量盟軍空降部隊,因此不得不後撤。6月7日,黨衛第12裝甲師趕到;6月8日,裝甲教導師冒著轟炸也抵達戰場。這樣的逐次增兵顯然對登陸盟軍不能構成致命威脅,盟軍飛機猛烈攻擊了一切向前線行動的車輛,德軍裝甲部隊的油料和彈藥都十分困難,反擊難以奏效。
倒霉的6月11日,西線裝甲集群司令部乾脆挨了炸彈,施韋彭堡重傷,參謀全部被炸死。
直到此時,隆美爾仍然拒絕調用第15集團軍的部隊和其他裝甲師,約德爾曾在電話里對他說:「我認為沒有必要擔心西線的第二次進攻」,言外之意隆美爾盡可以調用其他部隊增援諾曼第,而隆美爾卻說:「我可以指出,迄今為止,敵人只投入了兩個集團軍群當中的一個,這正是我們不能從第15集團軍抽調其他部隊的原因所在」,約德爾氣得掛了電話。
因此,在西線裝甲部隊的使用問題上,希特勒犯下三次錯誤,而隆美爾犯的錯誤也達到了兩次,並非是他「裝甲部隊靠近灘頭」的戰法就一定奏效,在沒有德國空軍掩護的情況下,如果在太過靠近海岸的地區部屬大量坦克裝甲車輛,簡直就是盟軍飛機和艦炮的靶子;如果數量不足,又會出現上述的添油戰術,都不能有效的實施反登陸作戰,再加上對登陸方向的判斷錯誤,德國人失敗已成定局。
歸根到底,現代空軍是裝甲部隊的剋星,失去了空中優勢哪怕是均勢,隆美爾或其他什麼德軍將領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結果不以採用什麼戰術而改變,即便是三個裝甲師全部擺在灘頭,無非給盟軍登陸增加一定的困難而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

養不活QQ企鵝蛙兒子和野男人|小南開黑

探詢如何鑑別越軍女特工?師長想3個辦法

地下一年說法被證實。科學家說這是真實存在的

X21世界盃非凡版怎麼買實惠

讓人一進門就被驚艷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