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洪泉

8月
25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許安春


書香味
藝術家簡介
湯洪泉,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理工學院劉海粟藝術學院原院長,江蘇理工學院劉海粟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墨畫學會理事、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1984年本科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1987—1988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研修,1994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訪問學者。2014在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研修。先後在國內和義大利、德國、新加坡、捷克、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澳門多次進行藝術交流與展覽。
江蘇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重點專業群帶頭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江蘇省教學改革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常州市社科聯研究項目、本院科研教研項目20多項。參加全國、省級美術作品展獲獎20餘次。出版書籍10本,30餘篇論文在核心期刊或其他期刊發表,並獲劉海粟大師賽金獎、江蘇省精品教材獎、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獎、江蘇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獎、中國民族文化創新成果獎、常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等。
《春雨過後滿山翠》365×144cm 2018年
《山嵐春韻》365×144cm 2018年
從筆墨精神到格物致知
——湯洪泉教授山水畫識讀
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抗戰期間,黃賓虹與裘柱書的信中,論及品畫旨要,恰切中筆墨精神之宏旨,茲輯錄如下:
畫有初見之令人驚嘆,以其技能之精工,諦審而無天趣者,為下品;初見為佳,久視亦不覺其可厭,是為中品;初視不甚佳,或正不見佳,諦觀而其佳處為人所不能到,且與人以不易知,此畫事之重在用筆。用筆天趣,非深明其旨者,視若無睹,如文字之美,先在造句鍊字,以至成篇,無不盡美,此為上品。
這位20世紀山水畫巨匠無疑對文人趣味的繪畫進行了等級界定,對常人「初視」的感性判斷和深明其旨者的專業審視進行了甄別,在當下畫事繁雜的價值背景下,當有警世的意義。

《春山行舟》136×68cm 2018年
《春山溪流》180×96cm 2018年
一甲子之後,黃賓虹的同籍後繼者湯洪泉教授從安徽走出,來到了常州,同青少時代的黃賓虹彼年由徽州奔赴揚州或上海一樣,帶著皖地山川的養分和徽文化的精神,擇一城落地生根,進行文化的交融與傳遞,進而構築新的繪畫情操,確立一種格物的修持和對筆墨精神的求索之路。藝術精神的升華和筆墨的承變必然是亦步亦趨地演繹著成長於斯而收穫於彼岸的某種定律,賓翁如此,湯教授亦難例外。
《春山溪水》136×68cm 2016年
《春山伴舟》136×68cm 2018年
若借黃賓虹先生的觀點,湯洪泉教授的山水畫沒有凸顯其過分精湛的技巧,乍看之下,亦無甚普適的趣味。但細細讀過一遍,逐漸可以體悟到其畫里雲煙山嵐能與筆墨相容相敬,透射出其頗為雅致的文人氣格,其作品相較於五彩斑斕或筆精墨妙的流行之畫,雅俗之境立顯。正所謂「與人以不易知」,「非深明其旨者,視若無睹」。在這個意義上,湯洪泉教授的水墨山水當可定格於上品之列,有開畫界地域新風之潛質。
《林翠清雅》136×68cm 2018年
《秋林俊秀》136×68cm 2018年
對普適的趣味和精湛技巧的苛求,是凸顯繪畫格調的旨要,這並非界定藝術高低的絕對準則。湯洪泉教授的多數作品是超越技巧和趣味的,但仍不失對技巧和趣味的孜孜以求。在這個求索的過程中可以看出,畫家的探討精神往往超出傳統山水畫格物價值的恪守,而進入到一個更加細微的層面。在湯洪泉一幅名為《古樹新枝》的小品中,可以看出畫家對筆墨趣味的經營與抒發,傳統水墨「焦、濃、重、淡、青」的層次有序地呈現於畫面,水與墨的滲化和交融同樹木的遠近濃淡相映成輝,完美地呈現了水墨的視覺維度,遠處的漁船和漁人點綴並強化了畫面的視覺關係,畫面中點、線、面所形成的虛實、濃淡、曲直、疏密等關係清晰可見,顯示出畫家深厚的傳統功力和強烈的現代意識。
《幽谷清音》136×68cm 2017年
更為難得的是,這幅水墨作品在立意的擇取上,彰顯了生命的意義和對古物新知的啟示,同傳統文化在現代化背景下的生存處境一樣,中國畫所面臨的現代化衝擊在每個行業每一天都重複上演,而如何釋解和消解這種尷尬,同一棵古樹在新的土壤和氣候下的蛻變與再生一樣,它需要面對現實和自己,選擇長出新的枝椏和葉子。1981年,葉正昌創作了油畫《枯木逢春》,在對「文革」的反思背景下,預示了新時代的到來,吻合了當時「傷痕美術」的視覺的敘事性,而水墨除了人物畫以外,山水畫很少有視覺的敘事感和準確的寓意性特徵。可以預測,湯洪泉教授的《古樹新枝》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為山水畫的走向提供了一種可能。
《峽谷秀峰》136×68cm 2017年
湯洪泉教授早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又經年成長於徽文化區域,應受到賴少奇先生影響,先從事版畫創作,後又間接參與環境藝術設計,最後回歸到自己最為痴迷的水墨領域。因而,在他的山水畫中可以隱隱看出版畫的縱橫刀鋒和現代設計的形式美感,這種經歷嫁接了多種藝術的優秀形式,具有不可複製性。所以,湯洪泉教授的山水畫兼具了版畫式的凝重和現代藝術「有意味的形式」(克萊夫貝爾),同時,在對傳統筆墨的探索和對現代生活的體悟中,形成別具一格的水墨語言,這種語言是傳統繪畫在當下生存現狀下的必然結果。在湯洪泉教授的《黃山雲霧》、《泉落青山出白雲》、《山江雲起》等作品中,均可看到他的藝術軌跡與藝術追求,同時,能看到他對山川雲海,一草一木的感情。
《山嵐神韻》136×34cm 2018年
當然,將湯洪泉教授定格於主流之外並不合適,因為我們分明在他的簡歷中看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理工學院劉海粟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水墨畫協會理事等頭銜。出於工作的需要和教書育人的操守,湯洪泉依然活躍於國內的藝術教育界,也受到行業專家的肯定和鼓勵,從而與主流繪畫界保持了若即若離的關係,「即」為參與,是對中國當代美術和高等教育事業的推進需求;而「離」則是恪守獨立的思考與自由創作的前提,這種狀態正是湯洪泉教授的真實狀態,也是一個恪守教師本分的畫家的最好狀態,我們在他勤奮而睿智的創作中可以看出這種狀態,同時,從「大美墨韻——湯洪泉山水畫作品展」看到了他對這種狀態恪守的某種成績。
《雲霧秋山》136×34cm 2018年
時下,在社會物質的極度繁榮的同時,繪畫作為文化精神的承載體擔當了特殊的使命,一方面它被寄予拯救人類靈魂的高尚期待,另一方面它的「物質」屬性又成為人們逐利的對象和媒介。作為繪畫作品的締造者,畫家在這種「正反旋風」的交替催促下,難以確立十足的獨立品格和藝術操守,湯洪泉教授顯然具有「兩棲」生存能力,他在繁複的社會工作中尋求淡泊,在靜謐的繪畫中體悟山川物華的存在,這是對水墨精神的恪守,也是對「格物致知」的視覺詮釋。
《青溪泛舟》68×68cm 2017年

《宿雨青山》68×68cm 2017年
《林動風舞》68×68cm 2017年

《小品》25×45cm 2019年




延伸閱讀

究竟有沒有模仿?

探詢研究表明可通過修改HVAC系統改善EV續航里

賈靜雯修杰楷婚紗照曝光高圓圓出席

早點知道就好了

王者榮耀對局延長10分鐘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