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世界

8月
30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施凡美


詩詞天地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
2017年,在央視《朗讀者》節目的舞台上出現了這樣一位老人,93歲的她氣質卓越,文采斐然,被董卿親切的稱一聲:「先生」。
她是白髮的先生,她是詩詞的女兒,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者,她就是中國少有的詩詞大家:葉嘉瑩。
葉嘉瑩,號迦陵,中國古典詩詞大家。她生於民國,施教七十餘年,著作等身,蜚聲海內外,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研和闡發。
席慕蓉說她是「詩教的發光體」。
1924年,葉嘉瑩生於北京。葉家是旗人,葉赫那拉氏。葉赫氏在有清一代出了兩個大名人,一個是納蘭容若(納蘭成德、性德),另一個是慈禧太后。葉先生自稱在血脈上與納蘭性德那一支更近一些。
葉家詩禮傳家,底蘊深厚。
祖父納蘭中興是光緒朝滿漢翻譯進士,工部員外郎;伯父葉廷乂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曾做行政工作,後精研醫術,成為名醫;父親葉廷元畢業於北大英文系,任職於民國政府航空署,曾經引介、翻譯西方航空資料數十種,推動了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母親李玉潔舊學深厚,曾在女子職業學校任教,婚後退回家中相夫理家。
旗人規矩大,女孩子輕易不許外出,所以葉嘉瑩由父親和作教師的姨母啟蒙。
她3歲開始識字背詩,6歲開始跟隨家庭教師誦讀《論語》,9歲進入篤志小學,17歲考入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時,老師顧隨對他說:「假使苦水(顧隨別號)有法可傳,則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
1943年,葉嘉瑩(右二)與顧隨先生及同班同學合影
1945年,葉嘉瑩大學畢業,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因為對她來說這是回報祖國最好的途徑。
1949,葉嘉瑩跟著丈夫來到台灣。此後,她先後任教於於台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1969年她遷居加拿大溫哥華,受聘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自1979年起,1991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首位中國古典文學院士。1979年起,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國講學。
2013年,因年老不能再越洋奔波,決定正式回國,定居南開。
如今,高齡的葉嘉瑩仍然投身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教育中,因為她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我想在我離開世界以前,把即將失傳的吟誦留給世界,留給那些真正的詩歌愛好者。」
所以這次,我們特邀葉嘉瑩先生為大家帶來了線上欄目《以樂語教國子·葉嘉瑩古詩詞吟誦課》希望更多的中國人能夠繼承即將失傳的古詩詞吟誦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國古代詩歌起源於歌詠,與音樂、歌唱天然一體。在這樣可以唱,或者說存在本身就是為了詠唱的詩歌中,旋律、節奏、音韻就極其重要。
當詩歌日漸脫離音樂,它仍然有特殊的誦讀方式,那就是吟誦。
它不同於我們日常的朗讀念書,而是具有音樂性的,但和唱歌有明顯的區別,沒有曲調,隨意性較強,但行腔頓挫依照詞句本身的發音規律。
趙元任先生在《新詩歌集》中曾說:「所謂吟詩吟文,就是俗話所謂嘆詩嘆文章,就是拉起嗓子來把字句都唱出來,而不用說話或讀單字時的語調。」
葉先生認為,吟誦所以能引起中國古典詩詞的興發感動,在於聲音:「因為詩歌的音聲節奏失去了,詩歌的生命就被減損了。」
她還說:「詩要自己跑出來。詩怎麼自己跑出來?你要對詩歌的音樂的這個節奏和韻律非常熟悉,你熟於吟誦,於是你的詩是隨著聲音跑出來的,它是一種律動,先於文字,在沒有文字以前,你先有一種節奏的律動,你的語言文字是伴隨著這個音樂的節奏自己跑出來的。「
吟誦,只有中國有,其他國家的文學沒有。英文詩有朗誦、朗讀,也有輕重的讀音,但是沒有我們這樣拿著調子的吟誦。
所以,葉嘉瑩先生才特別希望能有人能夠繼承吟誦這門即將失傳的詩學:
我認為吟誦是學習中國古典詩歌之非常重要的入門途徑。我從小是吟誦著詩詞長大的,可是我教了這麼多年詩詞,沒有能真正把吟誦傳授給我的學生,因為吟誦的微妙之處難以言傳。
在《以樂語教國子·葉嘉瑩古詩詞吟誦課》中,葉嘉瑩先生從《詩經》、《離騷》、開始,一直到唐詩宋詞,帶領大家一起吟誦那些詩詞經典,同時葉嘉瑩先生還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每首詩歌、每位詩人背後的故事,以及自己的詩詞感悟。
陶淵明、陳子昂、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他們的作品,和作品後心境與故事,您都能獲得。
讓我們在58期音頻里
跟著最美先生葉嘉瑩
一起學習即將失傳的吟誦
讓古老的詩學一直傳承下去

訂閱提示
購買之後,如何隨時收聽?
,可在菜單「我的課程」-「已購欄目(備用)」里隨時收聽。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試聽課程!

延伸閱讀

必讀,長沙文夕大火之來龍去脈

她們不僅僅是衣服架子會選擇衣服才是關鍵讓人驚訝

湛藍的海潔白的紗

北洋造光緒元寶市場價內幕

探詢四大天王都是誰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