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而其他地方沒有?

11月
12
2019


分類:科技
作者:朱雁容


互聯科技線
大家好,歡迎閱讀互聯科技線,今日資訊: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而其他地方沒有?
很大可能和木星有關,科學家猜測原本在小行星帶處,可以存在一顆行星的,但是因為木星的存在(木星實在太大了),使得那顆行星無法聚集起來,只能以小行星分布在一定區域內。
在1766年,一位德國的中學數學老師提丟斯,意外地發現一個幾何公式,可以很好地描述太陽系內各大行星的分布情況;後來經過天文學家波得的總結,歸納成一個數學數列,稱之為提丟斯-波得定則。
在當時來說,已發現的大行星和提丟斯-波得定則完美契合,甚至還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但是提丟斯-波得定則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n=5的地方,還沒有發現任何大行星。
於是天文學家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望遠鏡能力,來試圖尋找那顆行星;直到1801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穀神星(直徑950公里),軌道半徑2.77,和提丟斯-波得定則不謀而合。
現在我們知道,穀神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而小行星帶中天體的平均軌道半徑,大約就是2.8,和提丟斯-波得定則預言的一致。至於提丟斯-波得定則的深層原因,目前也沒有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小行星帶內的天體,原本是可以組成一顆大行星的,但是在小行星帶附近形成了木星,木星質量實在太大了,幾乎就快成為一顆褐矮星(失敗的恆星)。
在木星和太陽引力的影響下,小行星帶內的天體無法聚集起來,它們之間相互撞擊,天體也越來越小,分布越來越均勻,形成了如今的小行星帶。
這就是小行星帶形成的解釋之一,在很多圖片中,我們看到小行星帶的天體分布非常密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行星帶內非常空曠,目前已經有幾十個探測器隨機穿越小行星帶,沒有任何一個受到小行星的撞擊。
科學家推測,在小行星帶內存在幾十萬個天體,它們直徑從幾百公里到幾微米不等,總質量加起來和月球質量差不多。
點擊右下角★收藏加關注,每天給你帶來各種最新、好玩、有趣科技人物資訊。

延伸閱讀

被弟弟奪了君位解析

這菜秋天長「瘋」了吃一口等於吃3片鈣片大代誌

揭密寫「丑書」的中書協會員真的寫不好傳統書法嗎?

探秘從評測看vivo1498元的超高性價比輕旗艦

邂逅一場幸福之旅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