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3月
19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方夢靜


溫州一點通
董梅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以下轉自公眾號:茶香書館
長冬已至,春日何來?
古人自有安然之心呼應四季的響應,自清興起在民間的「數九」,可視為漫漫冬日間的一款風雅遊戲,更是一種物我合一的智慧。冬至當日「數九」開始,每過九天記為一九,共記九九八十一日,這期間中國北方將度過漫長的冬天。
除夕為「一年」之末;冬至為「一歲」之末。從冬至起,民間有各種「九九消寒圖」之趣,來助人消磨漫漫冬日,祈盼春天。
數九
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道光初年御製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題曰「管城春滿」,由宮中懋勤殿製成雙鉤消寒圖。"九個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划,虛筆雙勾出字形。自冬至「數九」開始,堅持每天用墨色填實一划。筆下端正,心中殷切,叮囑自己,叮囑萬物,且自珍重,且耐寒冬。
等九個字的八十一划都填滿,八十一個寒冷的日子也隨之過去,窗外天地欣然,柳枝隨風裊裊,真正的春天回到人間。
畫九
在清代以前,更早有以圖畫形式出現的九九消寒圖,也稱「畫九」
明《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圖中一枝寒梅,枝頭綻出素白梅花數朵,共八十一瓣。自冬至之日起,每日著色一片花瓣,待滿枝花瓣盡顯緋紅暖意時,窗外的春意也恰時回歸,民間不同時期有各個不同的「梅花消寒圖」版本。
一些書籍還記載了明代民間,從「畫九」而來更風雅的習俗: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婦人早起梳妝時,每天以胭脂輕點一圈,八十一圈既足,梅枝映在窗前變作杏花,即春暖回。
數千年的農耕生活,我們的先民與天地萬物、四時寒暑消磨出多少溫存,多少詩意。
人在天地間,這是一切有關中國文化命題的討論起點。
二十四節氣本為農事而立,今天我們已不必農耕而立國,卻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重新開始尋找它?
「春來花鳥若為情」,深在於我們內心某處,千百年前已種下了一個基因,使我們格外留戀一種溫情:花能解語,鳥可同悲。山川風月,無不有情,全是知己。這樣的物我觀一旦示現,沁人心脾,內心安然而慰藉。沒有哲學所謂主體與客體的冰冷,我心與天地精神,兩相往還,互為主體,是兩向的欣喜。「多情最是南山月」,這是中國文化的自然與我。
步入都市文明,農耕式微,花鳥風月俱已疏離,曾有的溫存之心是否已歸於枯槁?
就像土地,歷經小寒、大寒的冰凍,雨水、驚蟄一到,自然重煥生機。
在我們內心,都有一顆種子,它包藏著我們與自己的文化來處的幽微關聯,一日春回,它就會來不及的萌發,一面感慨自己渴求已久。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說: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
把自己放回到日月升沉,四時不息的天地大道之間去,重新感受和思索自己的存在,或許更貼近我們生命的真實。

延伸閱讀

必讀,長沙文夕大火之來龍去脈

無人問津?

必看,爺叔侃混搭(六)居住篇

看上去年輕了二十歲!

但農村包工頭都讓昂貴的木工做為啥?大新聞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