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天岳幕阜山地區伏羲文化遺存述考

6月
11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吳麗秋


新岳陽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所推崇,我國許多地方流傳著有關伏羲的傳說及其文化遺存,對各地的人文歷史和民俗民風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伏羲文化是中華文化與文明的源頭,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少專家學者投身伏羲文化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當前,伏羲文化的研究和成果的轉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天岳幕阜山地區的傳說與遺蹟、文獻記載、民俗民風、岳陽目前發現的先秦考古遺存等方面入手,談談伏羲文化與天岳幕阜山之間的內在聯繫,或有疏漏或不當,敬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關於伏羲文化的認知
關於伏羲的文字記載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出現,《左傳》、《管子》、《周易》、《莊子》、《荀子》、《列子》、《戰國策》、《國語》、《世本》、《逸周書》、《山海經》等先秦典籍都有關於伏羲的表述。《三皇本紀》載:伏羲「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於庖廚」。具體來說,伏羲的貢獻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物質文明建設方面的貢獻。突出表現在,「結網罟」、「養犧牲」、「教民獵」、「建宮室」、「分八節」、「制九針」等方面①。二是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貢獻。突出表現在,「畫八卦」、「造琴瑟」、「興儺舞」、「制嫁娶」、「定甲歷」、「紀龍官」、「持規矩」②。
其生活的年代,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與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大體相當,距今約7000年—5000年;有人認為在距今8000年—6000年。其下限在5000左右應該是可以確定的。
關於伏羲文化,學術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有些學者從現代分子人類學和考古學、伏羲文化的內涵以及現存古文獻資料等方面考量,有不少學者認為伏羲的生、葬地在湖南,伏羲文化的起源也可能是湖南③。筆者認為這些考量方法比較科學,並認同這一觀點。

二、天岳幕阜山地區的伏羲文化
(一)傳說與遺蹟
天岳幕阜山地區自古至今有諸多伏羲文化的信息,有史料,有遺存,有民謠,有傳說,有口碑,傳承至今的民俗民風也蘊含濃郁的伏羲文化特徵。
1、《帝王世紀》雲:「庖羲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崩,葬南郡」。南郡包括今湖北大部、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區(天岳幕阜山即為其轄區)。《路史》載:伏羲葬南郡。道光年間本邑學者張瓚昭《楚陵述略》云:「平江之天岳,即《禹貢》東陵。其下有皇壇,乃伏羲氏之陵。」又收藏於平江道教協會的民國時期出版的道譜載:「壇何以曰皇……壇非山民所為,勅建當不妄……壇上有石壇五級,高一丈,塔內有石像。近張斗峰先生好學,深思疑此為伏羲墓。」據平江本地學者多方考證認為伏羲終葬於天岳幕阜山。
2、在天岳幕阜山下有座沖真觀,據傳立於一峰尖的碑記(已毀)載,先前該處挖出一牛手,因相信伏羲皇帝為牛手,故疑是伏羲皇帝葬於此地,便修皇場屋。據平江道譜記載,該觀建於晉代,為張道陵弟子所建。宋真宗乾元三年(1022),道士董元三(皇封真人)蒞臨考證,觀皇壇殿之精巧,十分震驚,立志重建。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朝廷賜觀額為沖真觀,並敕封皇壇殿。清同治年間,沖真觀已有三級皇壇,內有48燈和48柱(柱的形狀為上方下圓)組成的八方台,供奉著手捧八卦的伏羲神像,供人們祭拜。當地老人說,該觀自古以來就是伏羲廟,伏羲皇帝死後葬於天岳幕阜山沖真觀,因此,修建皇場,歷代皇帝遣官司祭祀。
3、在皇壇後面,緊相鄰有個山包叫太平尖,高約三十多米,占地四至五十畝,周邊全是砂石土壤,獨此乃黃土堆,四周都是水田,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山,且似是人工堆起來的封土。山無大樹,只有叢林雜草,與周圍大山大樹成鮮明對照。周圍500米範圍內,沒有其他家族墓葬,自古有不敢葬此山之說。伏羲墓無墳,以山為陵,與夏、商、周三代「不封不樹、墓而不墳」的帝王陵寢制度是吻合的。當地百姓有歌謠:「幕阜高山大行龍,層層深處落田中,九竅石漿龍戲水,五老尖尖黃土中」。千百年來,在天岳幕阜山地區還流傳著一首世代吟唱的民謠《太平尖》:「太平尖尖,有個神仙。龍王見他要下跪,玉皇見他站下邊。如來見他要作揖,觀音見他要謝恩。」
4、當地道士在祭祀法會上,往往將諸路神仙掛兩邊,而在中間的高桌上放著一個米斛(斛系伏之諧音),在米斛內的糧食上安放著雕刻的神仙,且不向外露真容,以示至高無上,深不露爪。這個神仙,便是伏羲大帝。
5、自遠古時代起,在天岳幕阜山區流傳一種民俗表演,即伏羲八卦竹龍舞,相傳了數千年。其「龍」為竹,龍首龍身龍尾均以楠竹為節,伏羲八卦竹龍有18節,18名女龍手身扮上古先人的舞者戴草環,披長發,穿草裙,赤腳裸手,專擺伏羲八卦的卦象,以彰顯著天岳幕阜山與眾不同的伏羲文化,具有獨特的風情,有女系氏族社會特徵遺風。其龍陣列伏羲八卦,演變原始節奏,曾有晉代居士撰有《伏羲竹龍釋義》一書,此龍不是非凡之龍,一招一式具有原始遺風。
6、天岳幕阜山地區南江鎮一帶有吃黃鱔面的習俗,當地相傳遠古時期伏羲、女媧兄妹為婚,造出的人體質孱弱,人類繁衍受阻,女媧心急如焚,伏羲便造若干小龍置於田野泥土之中,由於長期在泥土中摩擦,小龍身上的鱗片盡失,成為鱔魚。人們以鱔魚及其精血和面而煮
,食用後體力大增,繁榮於世。雖然只是傳說,但吃黃鱔面的習俗卻流傳至今,並有「南江人沒鱔魚面不過節(端陽)」之說。
(二)考古與遺存
岳陽地區有人類的歷史可上溯到2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大約距今9000年前,岳陽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表明,岳陽境內的史前遺址多達181多處,在許多遺址中都發現了與高廟遺址類同的文化因素,主要有:
1、汨羅市附山園—黃家園遺址(距今約9000—4000年)
位於汨羅市城關鎮城郊鄉窯州村,1991年至1997年進行了三次發掘,其內涵十分豐富④。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胎心尚未炭化的稻穀殼,據科學測定為人工栽培的秈稻,距今約有8000年的歷史。這是湘江流域發現的較早的人工栽培稻,是探索野生稻演變為栽培稻的重要實物標本(圖一)。出土了與高廟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八角紋鏤孔器蓋,該器形制奇特,形似盔頂,蓋紐為一實心尖圓柱,蓋面為三角形組成的八角紋鏤孔圖案(圖二)。底部裝飾有太陽紋的陶缽也十分精美(圖三)。八角星紋即「太陽紋」,一般裝飾在距今7000—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上,是代表太陽崇拜的一種祭器圖案。灰坑中也發現了少量白陶。
2、錢糧湖墳山堡遺址(距今約7000—5000年)
位於東洞庭湖湖沼地帶,原錢糧湖農場八分場十隊⑤。在該遺址中發現了屈家嶺文化時期的五間連體房基面、柱洞、火塘、灰坑等。夾碳陶中的稻穀殼密集,其形態、紋理清晰可見,說明水稻在岳陽地區已大面積種植。出現原始白陶。無獨有偶,發現了與高廟文化類似的太陽紋器蓋,蓋壁多為透雕的組合圖案,有作放射狀的八角紋、十二角紋等(圖四)。還發現了透雕的八角紋圈足盤(圖五)。
3、車軲山遺址(距今約6500-4500年)
位於華容縣三封寺鎮五湖村,現存遺址總面積33800平方米,1982年和1983年兩次發掘共發現墓葬381座⑥。開始種植水稻,飼養牲畜,過上了定居生活。水稻此時已被大面積種植,遺址中發現不少羼穀殼的紅燒土塊。遺址中有大量的網墜和箭簇出土,說明漁獵經濟在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原始樂舞開始興起,出土了原始樂器陶響球(圖六)。在車軲山大溪文化晚期墓葬中,女性墓葬流行隨葬紡輪,紡紗織布此時已十分普及。
4、烏龍尾遺址(距今約7000—5000年)
位於君山烏龍尾,2000年試掘。在該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網墜,說明漁獵文化在當時已具有相當水平⑦。
5、湯家嘴遺址(距今約6400—5300年)
目前平江縣天岳幕阜山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37處,其中較大的有湯家嘴遺址、舵上坪遺址。湯家嘴遺址位於平江虹橋天岳幕阜山南麓的一個山間小盆地中,距虹橋河僅50米,因沒有進行發掘,考古調查時只發現遺存有泥質紅陶、灰陶、黑皮陶及少量白陶⑧。
6、舵上坪遺址(距今約4600─4000年)
位於平江縣城東南連雲山北麓的一個山間盆地、汨水中游南岸。1975年發掘⑨。發現房屋建築遺蹟,面積10—20平方米。陶罐內有成百網墜,說明捕魚是當時人們主要的生活來源。
從上述考古材料看,距今8000—5000年前,岳陽的先民們已開始種植水稻、捕魚狩獵、原始樂舞(儺舞)興起、懂得了用紡紗織布、過上了定居的生活。這與學術界公認的伏羲教民漁獵、結網罟、養犧牲、建宮室、興儺舞等是相吻合的,伏羲文化在岳陽有跡可循。雖然目前岳陽考古發現的側重點在西部洞庭湖區和中部丘陵地區,東部天岳幕阜山地區因為開發建設少,考古工作涉獵不多,在天岳幕阜山腹地大溪文化的遺址只發現湯家嘴一處,但處於天岳幕阜山麓的汨羅市附山園—黃家園遺址是迄今為止岳陽先秦考古最重要的發現,幾乎包括了湘江下游新石器時代自早至晚各個大的階段的遺存,是研究湘江流域原始文化發展序列最理想而其它遺址無法替代的地層和實物資料⑩。岳陽地區其他的新石器時代遺存無疑是附山園—黃家園遺址文化因素的延續和發展。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包括天岳幕阜山地區在內的伏羲時期的遺址必將會不斷的重見天日。可以說,岳陽的先秦文化與沅水流域的高廟文化是伏羲文化的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的不同分支,都屬於伏羲文化的範疇。
三、天岳幕阜山伏羲文化的保護與利用
一直以來,大多數學者認為伏羲生於甘肅天水,葬於河南淮陽。天水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秦安大地灣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女媧廟和麥積區三陽川境內的卦台山等遺蹟,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甘肅省都舉行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其中有大地灣遺址的時代和出土器物與伏羲文化相符外,但其它都是明代(伏羲廟)及以後的紀念性建築。
中國史前文化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特點。嚴文明先生說:「中國史前文化並非出於一源」「中國史前文化基本上是在本土生長發展起來的,只是在某些邊境地區同鄰境的史前文化發生過一些聯繫。這種聯繫雖然對雙方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中國史前文化的主體來說,卻從來沒有影響到它的基本特徵和發展方向」
⑾。筆者囿於資料和學識不敢輕率斷定伏羲文化的源頭在平江天岳幕阜山地區,但毋容置疑天岳幕阜山地區與之有緊密的聯繫。
伏羲是中華古文明的肇基者。伏羲文化是湖湘地區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應重視伏羲文化的保護、利用和傳承工作,發掘保護和利用好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資源。目前正逢開發天岳幕阜山的大好時機,應充分挖掘天岳幕阜山伏羲文化的內涵,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文化旅遊規劃、策劃,打造「伏羲文化」特色旅遊品牌:遵從文物保護的原則,重建、修繕「天樂堂」、「沖真觀」(現今遺址尚存);豐富「伏羲八卦竹龍舞」、「黃鱔面節」等民俗品牌;聯手省市文物管理部門對天岳幕阜山及其周邊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以出土實物資料充分論證天岳幕阜山伏羲文化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待條件成熟後可建立伏羲博物館甚至伏羲文化大遺址公園,打造「中華天岳」這一文旅融合新坐標,使之成為全世界華人公認的「人文始祖」伏羲的歸葬地和公祭地,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田共兵
劉和志 )
參考文獻:
①沙木:《論伏羲文化》,第一屆中華伏羲文化研討會交流論文
②雍際春:《伏羲傳說的歷史演變及其內涵》,第一屆中華伏羲文化研討會交流論文
③周行易:《天岳幕阜山伏羲文化研究漫談》,《平江風情》2016年增刊(天岳幕阜山專刊)
④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汨羅市附山園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四輯
⑤岳陽市文物工作隊:《錢糧湖墳山堡新石器時代遺址試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六輯
⑥岳陽地區文物工作隊:《華容車軲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三輯
⑦⑧⑨⑩郭勝斌:《岳陽史前考古概述》,《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六輯
⑾嚴文明:《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樣性》,《文物》1987年3期)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天岳幕阜山研究基地)

延伸閱讀

一腳一個六道斑?

原配跟團捉小三?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

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而其他地方沒有?

沒想到反而因禍得福自己也險些喪命

唐朝是如何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在邊疆設立的羈縻又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